品牌通际质量检测
行业类型质量检测
检测类型厂房检测
服务区域全国
报价方式电询或面议
受检房屋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为一幢地上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设计于2002年,建筑总面积约2903.4㎡。通过向委托方了解及现场调查,房屋设计于2002年,建筑设计功能为宿舍楼,自建成后一层作为办公使用,二、三层作为宿舍使用。该房屋自建成以来未遭受火灾等灾害影响、使用荷载过大等现象。
为了解该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特委托对该房屋进行抗震鉴定。
现场检测日期:2022年1月20日
检测建议:
(1)建议在后期改造过程中,对房屋现有损伤进行必要修复。
(2)房屋变形**出规范限值要求,建议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加强变形观测。
(3)建议对不满足计算要求的构件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加固改造设计和施工建议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房屋改造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4)后续加固设计单位,需根据终方案对房屋结构构件进行详细验算复核,并落实相应加固处理措施。加固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加固形式对房屋进行整体结构验算。

厂房安全性检测
一、在结构布置分析中,应重点对结构体系、平面布置、传力路径、连接方式、支撑布置、构造措施等进行检查和评价。
二、在结构构件裂缝分析中,应根据裂缝位置、形态和其它检测结果判断该裂缝是否属于受力裂缝。对受力裂缝应通过承载力验算,对非受力裂缝应进一步区分沉降、收缩、施工、温度、耐久性等并分析产生原因。
三、结构复核时,应明确验算所采用的规范、计算软件及版本、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等级、场地类别、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材料强度等参数。
四、结构复核时所依据的设计规范应根据目的和类型确定。对涉及改造、使用功能改变的应按现行规范执行,结构安全性宜采用建造时期处在有效期内相应的设计规范但不低于89系列规范。
五、结构复核时,普通民用建筑楼面的附加恒载应不低于1.5KN/m2,屋面的附加恒载应不低于3.0KN/m2,如有可靠数据的可按实际取值。厂房活荷载取值除设计文件明确说明外应不低于3.5KN/m2。楼梯恒载取值应根据截面尺寸计算确定。

受检房屋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为一幢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总面积约为10480.20㎡,建造年代为2016年。由于房屋使用中出现了墙体开裂现象,为了解墙体开裂的原因,特委托我厂房检测中心对受检房屋地上部分的墙体目前存在的裂缝情况进行检测。
具体检测内容如下:
(1)建筑的使用情况调查;
(2)建筑结构尺寸复核;
(3)房屋倾斜和相对高差检测;
(4)房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
(5)房屋完损状况检测;
(6)裂缝情况检测;
(7)检测结论及处理建议。
房屋平面形式为矩形,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约为10480.20㎡,竣工年代为2016年,檐口高度为21.60m,屋面为坡屋面,房屋自建成以来未遭受火灾等灾害影响。轴网尺寸、层高、建筑分隔布局及结构布置、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等均与原设计图纸相符。
房屋整体倾斜值1.22‰小于规范限值要求。受检房屋主体结构基本完好,混凝土构件浇筑质量、混凝土构件连接节点均基本完好;受检房屋室内外地坪基本完好,未发现由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裂缝及损伤;填充墙外墙面上存在大面积裂缝,内墙存在粉刷层起皮脱落等损伤。
房屋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为C30,与结构施工图中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相符。受检房屋裂缝开裂深度浅,裂缝宽度小,主要为墙面水泥砂浆饰面层开裂;大面积裂缝多为网状龟裂,裂缝长短不一,无规律性;较严重的裂缝主要分布在砼梁柱与砌块填充墙的连接处、门窗洞口处;外墙裂缝严重处多数均为装饰基层中的隔离防护层破坏,引起墙体渗水,导致内墙粉刷层起皮脱落。受检房屋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和材料本身的收缩变形或不同材料之间的收缩变形应力差导致的。

厂房安全检测办理流程及收费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关于印发《二〇〇〇至二〇〇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1]87号)的要求,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会同高校、科研、设计和企业等单位共同对原《工业厂房可靠性标准》GBJ 144-90(以下简称“原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十余年来我国工业建筑可靠性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国际的相关标准作了比较和借鉴,.与国内相关标准和现行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的意见,并进行了工程试点应用和多次讨论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修订后共有10章6个附录,主要修订内容是:
1.为了适应工业建筑可靠性的发展和需要,扩大了原标准的适用范围,将钢结构从原来的单层厂房扩充到多层厂房,并增加了常见工业构筑物可靠性的内容。
2.增加了术语,明确了含义,特别在基本规定中根据工业建筑的特点和需要,新增加了工业建筑在什么情况下应或宜进行常规的可靠性、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可进行深化的专项,以及对象和目标使用年限等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规定。
3.对工业建筑物的原程序及其工作内容,评级层次、等级划分及评定项目等进行了补充和修改,特别是将构件和结构系统两个层次改为进行安全性评定和正常使用性评定,需要时可由此综合进行可靠性等级评定,以满足结构能够分清问题和实际具体处理的需要;并对原评级标准作了调整和修改,提高了分级标准的实际水准。
4.在调查与检测中,对原标准“使用条件的调查”一章中的条文作了局部修订与补充,特别是补充了建、构筑物使用环境的调查内容,使结构工作环境分类进一步细化,以便于在实际中应用;并增加了工业建筑的调查与检测的规定,以加强对可靠性的基础性工作的要求。
5.奖原标准中关于结构或构件验算分析的条文作了局部修订和补充,并单列一章“结构分析与校核”,进一步明确了结构或构件按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校核、分析的要求。
6.在构件的评级中,对原标准的有关评级规定进行了适当补充和修改,特别是增加了构件安全性等级和使用性等级的几种评定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的规定,增加了因构件的适用性或耐久性问题严重而影响其安全性的评级规定。
http://shanghaijunce.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