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通际质量检测
行业类型智能监测
服务范围建筑物监测
服务区域全国各地
报价方式电询或面议
智能监测系统功能:
1.实时监测,对吊钩变形、受力等自动化在线监测,实时掌握结构整体施工/运营的安全状态。
2.报表推送,监测结果实时发布,定期将监测报表推送给用户。
3.分级预警, 数据异常时,系统会触发相应3级报警机制,时间以短信、邮件等形式通知用户。
4.紧急预案, 就实时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提醒采取相应措施。
5.趋势分析, 对结构运行期的数据分析与安全评价,可实现结构稳定性趋势分析。
6.参考依据, 监测数据的存储,为今后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类比依据。
7.系统自诊断,系统发生故障可自诊断,进行快速定位。
![倾斜监测](//l.b2b168.com/2021/06/02/14/20210602145534273334.jpg)
的服务系统,可长期稳定地获取准确的安全监测数据,为所有监测项目提供数据分析、工程日志管理、预报警等监测服务。
的区域化系统管理平台,具备强大的可扩展性,系统安全可靠,为所有已经搭建监测系统提供一个便捷人性化的管理平台。
数据共享平台,收录所有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同时对已有监测数据进行“共享”,为地方性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移动终端在线监测系统支撑,随时随地,互联互通。云终端可以在ios、Android手机上运行,随时随地可通过终端时间获取信息,尤其是异常数据信息。
监测系统全自动化连续运行,覆盖运营的各个时段,采集分析同步运行,结构监测数据实时接入云平台中心,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合分析,及时查明结构现存缺陷与质量衰变,并评估其可能的发展势态及其对结构安全造成的可潜在威胁,为养护需求、养护措施采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运用有限的养护资金获得优佳养护效果。
![倾斜监测](//l.b2b168.com/2021/06/02/14/202106021455340051584.jpg)
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自动化采集系统,可通过云平台查看、分析、统计和导出数据,云平台还具备项目管理、测点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结构健康评估、自动预警、数据可视化、视频、GIS、BIM等丰富的应用功能。系统包含环境荷载数据、应力数据、温度数据、变形数据以及动力数据处理和控制等模块。一方面通过网络控制各测点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另一方面以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编译,抽取、转换、分析和统计处理,将经过处理和分析的数据传送到结构健康数据管理系统,为后续健康监测和数据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监测系统具有与其相适应的质量和标准、通信协议。由系统服务器和相应的软件组成。系统服务器管理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所有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均由数据采集系统承担,所有数据的二次预处理则由数据处理和控制服务器承担。系统包括一个动态数据库,存储采集系统收集的原始数据和结果数据。数据进行定期存档、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原始数据在动态数据库中可保存180天,处理结果在动态数据库中可保存3年。
![倾斜监测](//l.b2b168.com/2021/06/02/14/202106021455347124384.jpg)
根据《关于减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试行规定》的通知(沪建交联〔2008〕511号)“房屋检测范围以深基坑施工深度为主要依据,对一般建筑物,应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及《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基坑施工前应对周边建(构)筑物和有关设施的现状、裂缝开展情况等进行前期调查,并详细记录或拍照、摄像,作为施工前档案等有关规定对基坑周边房屋情况进行调查。
智能监测相关内容:
1.监测流程:相邻工程周边房屋监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接受委托;2)现场探勘,收集资料;制定监测方案;3)设置监测点,设备、仪器校验和元器件标定;4)现场监测;5)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6)提交阶段性检测结果和报告;7)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2.监测内容:相邻工程周边房屋监测内容较明确,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1)房屋沉降监测;2)房屋倾斜监测;3)房屋裂缝监测。
3.监测方法: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所采用的监测方法,也有所区别。1)沉降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2)建筑倾斜观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吊法、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法等方法。3)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
4.监测仪器:监测仪器的选择,取决于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沉降监测一般为水准仪;倾斜监测使用全站仪;裂缝监测主要采用游标卡尺、裂缝对比卡或裂缝观测仪等。
5监测频率:房屋变形监测以沉降监测为主,倾斜和裂缝监测为辅。监测频率结合施工状况进行调整。根据相邻工程施工特点及房屋结构状况,房屋变形和裂缝监测频率建议如下:1)房屋沉降监测点布置且初始值设置之后,监测频率原则上不低于1次/月;2)围护施工开始至开挖前沉降监测频率1次/周;基坑开挖至底板浇筑完成期间沉降监测频率1次/天;底板浇筑完成至结构施工结束沉降监测频率为1次/周;3)达到监测报警值时,沉降监测频率不低于2次/天,出现紧急情况,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加密监测频率;4)房屋倾斜检测,在一般情况下测量频率采用1次/月,当沉降监测频率加密到1次/天以上时,采用1次/周;5)房屋裂缝观测,原则上与沉降监测同步,但考虑滞后效应,观测频率适当降低,一般为1次/周。6)具体监测频率应根据具体的施工工况作适当的调整。
6.监测报警机制:
根据房屋的建筑结构特点,当房屋变形和裂缝达到下列指标之一时立即通知委托方进行“报警”,并加密监测。“报警”后同时对房屋的裂缝发展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1)大沉降速率达到2.0mm/天(连续2天),或者累计沉降量达到20mm时;2)倾斜率累计增量达到0.1%时;3)墙体新老裂缝宽度增量为1mm时;4)混凝土梁柱构件表面新出现裂缝宽度**过0.2mm时。一旦测值**过上述报警值,施工单位应在采取可靠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http://shanghaijunce.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