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通际质量检测
所在地上海
检测类型抗震鉴定检测
服务区域全国各地
报价方式电询或面议
房屋建造过程中、停工续建时或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层、插层、扩建,或较大范围的结构体系或使用功能改变等房屋改建时,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抗震,内容包括对原结构进行检测、对原结构体系和构造进行、按改建结构进行结构抗震验算,综合评估改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和改建方案可行性,必要时,提出改建方案优化措施和原结构抗震加固措施建议。
房屋抗震检测内容:
一、房屋质量的检测过程,建筑质量抗震检测站七类检测内容的检测深度依次递增,各有不同,但均包括以下5部分内容:
1、调查建筑物的使用历史和结构体系;
2、测量倾斜和不均匀沉降;
3、通过文字、图纸、照片、影响等手段记录房屋构件,装修设备的损坏程度部位及范围;
4、利用设备检测相关数据,经过演算后分析原因;
5、综合评级;
二、房屋质量检测报告的性,房屋质量检测是房屋质量评定的终方式,也是法院裁决的主要依据,其性相当于金字塔的*,报告有效。
三、节能检测,建筑质量抗震检测站节能现场检测节能系统检测粘结加固材料检测保温材料检测
1、节能材料检测服务范围:外墙外保温等常用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界面剂、胶粘剂、抹面胶浆(抗裂沙浆)、玻纤网布、增强抗裂腻子、镀锌电焊网、锚栓等的热工性能、燃烧性能和力学能等。
2、服务内容:对外墙外保温等常用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界面剂、胶粘剂、抹面胶浆(抗裂沙浆)、玻纤网格布、增强抗裂腻子、镀锌电焊网、锚栓等的热工性能、燃烧性能和力学能等进行科学客观的检测。
四、灾后建筑物检测,包括:火灾、雪灾、地震等灾后的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
五、文物保护建筑质量综合检测评估,近代建筑保护检测。

抗震鉴定的标准有哪些?
抗震鉴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是进行抗震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中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等,这些规范规定了建筑物和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抗震设防等级等。
2. 地震烈度区划标准:地震烈度区划标准是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历史地震数据制定的,用于划定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等级。中国的地震烈度区划标准包括《*地震动区划图》(GB/T 2408-2017)等,这些标准对不同地区的抗震设防等级有一定的要求。
3. 抗震设防等级标准:抗震设防等级标准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高度、用途等因素制定的,用于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中国的抗震设防等级标准包括《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011-2010)等,这些标准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要求,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抗震设防等级。
4.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除了上述的标准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如《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规程》(CECS 02:2009)、《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技术规程》(CECS 03:2002)等。这些技术规范和标准提供了具体的抗震鉴定和加固的方法和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可能会有一些特定的抗震鉴定标准和要求,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确定。在进行抗震鉴定时,应参考以上标准,并结合具体的项目要求和知识进行评估和判断。

房屋安全性检测和抗震鉴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目的和侧重点。
1. 房屋安全性检测:房屋安全性检测是对房屋结构和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房屋的安全性能和使用状况。房屋安全性检测主要关注房屋的结构完整性、承载能力、使用安全性、火灾安全性等方面,包括对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给排水系统、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测和评估。房屋安全性检测旨在发现房屋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改善方案。
2. 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是对房屋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测,以确定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抗震等级。抗震鉴定主要关注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包括房屋的结构抗震能力、抗震设防等级、地震烈度等级等。抗震鉴定的目的是评估房屋的抗震能力是否满足抗震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要求,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或改造。
可以说,房屋安全性检测是对房屋整体安全性能的评估,而抗震鉴定则是对房屋抗震性能的专项评估。房屋安全性检测一般涵盖更广泛的方面,而抗震鉴定则更加专注于房屋的抗震能力评估。在实际操作中,房屋安全性检测和抗震鉴定可以结合进行,以全面评估房屋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

老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
50年代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当时经济条件和建筑技术水平的制约,存在着不少缺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材料强度低:
限于当时的水平,工程中采用的混凝土标号一般为110号或140号,**井百货大楼1层营业大厅的几根圆柱,因需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当时采用的也仅是190号的混凝土;钢筋等级相当于现在的Ⅰ级钢筋,屈服强度为250MPa,且钢筋为光圆或方钢。
2、配筋构造不合理:
体现在梁柱配筋率偏低,框架梁端底部配筋不足或锚固长度不够,地震作用下梁端易开裂或使梁延性不足;梁柱加密区段配筋稀疏,箍筋直径一般为6或8,间距250mm或300mm,在梁柱节点核芯区甚至无箍筋。
3、抗震缝宽度不够:
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由几个建筑分区组成,分区间一般设变形缝,但缝宽小于抗震缝宽度要求,地震作用下易发生相互碰撞。如全国政协礼堂各分区缝宽为75px,火车站分区间缝宽为175px。新标准对抗震缝宽度并未明确提出要求,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相应要求,并且经计算分区间的相对侧向变形也远大于现有缝宽。
4、构件承载力低:
限于当时的经济水平,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遵循经济、安全的原则,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相应的构件截面偏小、轴压比高,构件承载力的安全余量不大,如考虑地震作用构件承载力甚至不足。
5、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弱:
如女儿墙**高且无可靠拉接措施,围护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薄弱,地震时易开裂。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原因,这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综合抗震能力是较低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倒塌。
通际质量检测(上海)有限公司本着与客户共同成长、共享未来,合作双赢的原则,热忱欢迎新老朋友光临、惠顾,来人来电咨询。
http://shanghaijunce.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