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垂直度检测 烟台市烟囱垂直度检测单位电话
  • 烟囱垂直度检测 烟台市烟囱垂直度检测单位电话
  • 烟囱垂直度检测 烟台市烟囱垂直度检测单位电话
  • 烟囱垂直度检测 烟台市烟囱垂直度检测单位电话

产品描述

品牌通际质量检测 行业类型高耸建筑检测 服务范围烟囱检测 服务区域全国各地 报价方式电询或面议
受检烟囱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该烟囱建造于2006年,烟囱高度为50m,筒体底部直径为5.4m,**部直径约为3.2m。该烟囱结构图纸大部分缺失烟囱筒体由烧结普通砖和水泥石灰混合砂浆砌筑而成,烟囱筒壁厚度在240~620之间,底部筒壁厚度约为620,**部筒壁厚度为240。烟囱西侧外立面上设置有预埋式钢爬梯,北侧为后加钢结构楼梯,**部设置防雷接地。
本次烟囱检测结果及损伤原因分析:
(1)经检测,烟囱筒壁西侧存在竖向裂缝,长约5m,砖墙灰缝风化普遍,烟囱**部局部粉刷存在破损、脱落等现象。现有钢爬梯与平台与主体结构链接锚固情况基本完好,但爬梯、等部分钢结构涂层脱落、失效、钢结构构件表面锈蚀普遍;避雷针设置完整、连接可靠;烟道口无腐蚀、渗漏情况。
(2)材料强度检测结果表明,烟囱筒壁烧结砖抗压强度在21.3MPa~23.2MPa之间,达到MU10的要求;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在19.5MPa~30.4MPa之间,达到5.0MPa的要求。
(3)变形检测结果表明,烟囱整体向东南方向倾斜,向东倾斜率为0.12‰,向南倾斜率为0.72‰,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007-2011)中规定的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限值3.0‰(注:测量结果包括施工误差)。
现场检测结果表明,现有烟囱筒壁结构基本完好,烟囱**部局部粉刷存在破损、保护层脱落等现象,部分位置存在竖向开裂,爬梯等部分钢结构涂层脱落、失效、钢结构构件表面锈蚀普遍;此部分损伤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形、材料收缩、材料老化、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的。
烟囱垂直度检测
烟囱外观损伤检测:
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检测,主要采取无人机高清拍摄并结合技术人员在低处攀爬至相应位置检查的方式;无人机主要检查烟囱上部结构及烟囱**部是否存在局部开裂、腐蚀、面层破损、脱落等损伤,烟囱**部是否存在松动。
(1)低处技术人员攀爬检测时:
全面检测构件的外观缺陷,如:变形、破损、锈蚀、歪闪、裂缝、霉变、粉化等损伤。用照片和文字形式予以纪录。检测结果可按照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记录,对严重缺陷处还应记录缺陷的部位、范围等信息,以便在烟囱整体安全性鉴定时考虑缺陷的影响,注意检查钢爬梯、筒体受腐蚀程度、连接点的牢固等,确定筒体目前状况,钢爬梯等附属构件的锈蚀、牢固状况等。如需进入烟囱内部需按照现场实际,破拆共用烟道部位,办理相关作业许可等经允许后进入。
(2)检测方法:详细检查各混凝土承重构件的整体完整性和连接节点是否存在开裂、变形等损伤情况。检查混凝土构件是否存在开裂、露筋,混凝土剥落、表面蜂窝、麻面、酥松等。
烟囱垂直度检测
结构材料强度检测:
混凝土强度—采用回弹法:根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采用ZC3-A混凝土回弹仪对烟囱筒体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按照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检测规范对检测区域进行抽样布点,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后期对该检测数据进行整理推定。将筒体混凝土表面装饰层凿除干净,形成一个200mm×200mm的区域,现场采用ZC3-A混凝土回弹仪对烟囱筒体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并采用酞试剂对回弹区域混凝土碳化深度进行测试。测点数量及位置根据规范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参照《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JGJ/T152-2008),对筒体钢筋布置(钢筋数量、间距)进行检测,现场采用局部破损的方式对筒体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复核。同时采用表面硬度法对钢筋强度进行检测。
烟囱垂直度检测
电厂脱硫设施经常会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把吸收塔和烟囱二合一进行布置,其中下部设置吸收塔,上部设置烟囱排放烟气,方案具有占地小、流程简单、投资小、运营维护方便等优点。其结构为大直径薄壁钢高耸结构,塔体需开设大尺寸孔洞,内部还有浆液载荷、烟气压力等,结构受力较为复杂,故对烟囱及吸收塔进行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校核较为重要。
钢筋混凝土烟由于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现在已经成为烟囱设计的主流选择。随着工业的发展、施工技术的提高以及对环境的控制要求,钢筋混凝土烟囱越来越高,其结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烟囱作为高耸构筑物,受地震影响较大,尤其是200m以上的高囱,其结构抗震安全性能不仅直接关系到附近建筑结构的安全,而且与城市抗震救灾生命线的功能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对复杂、高耸的异形烟囱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和研究,从而设计人员更好地对烟囱进行抗震设计。
目前,对于结构的抗震计算主要有两大类计算分析方法,即弹性方法和弹塑性方法。弹性方法,例如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011-2010)(简称抗规)中采用的底部剪力法,其显著特点是简便、实用。但是考虑到结构在地作用下已进入塑性状态,弹性方法就不能准确地反映结构的响应。弹塑性方法,如逐步增量时程动力分析(IDA)方法,该方法以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能够反映结构在同一地震、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因此可对结构的抗震性能作出相当完整、可靠的评价。
http://shanghaijunce.b2b168.com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