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经现场调查了解,受检码头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建造于1990年,码头与引桥呈“T”形布置;引桥长1920.0m,宽度为3.5m;码头长为82.0m,宽为8.0m。码头部分由下至上结构组成部分:桩、桩帽、横梁、连系梁、盖板、磨耗层。引桥部分(6-15/QA-QD)区域由下至上结构组成部分:桩、桩帽、横梁、连系梁、盖板、磨耗层;引桥部分(16-31/QA-QD)由下至上结构组成部分:墩基、墩帽、横梁、连系梁、盖板、磨耗层;引桥部分(16-31/QA-QD)内采用浆砌块石墩基的区域面板采用简支结构Π形板。
轴线间距主要为7m、4m、8m,桩截面主要为500×500mm,桩为450#强度设计等级预制混凝土方桩。桩帽截面主要为1800×1100×700mm,所用钢筋规格主要为B14、B16、B12,箍筋配筋主要为B14@200。码头横梁截面主要为900×1900mm、700×1900mm等,所用钢筋规格主要为B12、B14、B16、B18、B20,箍筋配筋主要为A8@300、A6@600。引桥梁截面主要为700×800mm等,所用钢筋规格主要为B12、B14、B16,箍筋配筋主要为A8@350、A6@700。码头板板厚主要为250mm,楼板钢筋为分离式配筋,配筋主要为B10@100等。引桥Π形板板厚主要为250mm,楼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码头及引桥部分(6-15/QA-QD)的基础为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基础,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C43(450#);引桥部分(16-31/QA-QD)采用浆砌块石墩基础,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C18(200#)。所有预制混凝土梁、板强度设计等级为C23(250#);所有现浇混凝土梁、板强度设计等级为C28(300#)。受检码头平面布置图见附件二:附图1~附图3。
码头水工结构图复核
现场采用ZTS-121R型电子全站仪、手持式激光测距仪、钢直尺、卷尺、楼板测厚仪、钢筋探测仪和游标卡尺,对码头的轴网尺寸、结构构件(包括桩、梁、板)截面尺寸及构件配筋等结构概况进行现场复核。码头水工结构图复核结果见表6.1~表6.4。
复核结果表明:受检码头轴网尺寸、结构构件(包括桩、梁、板)截面尺寸及构件配筋与设计图纸基本相符。
现场对受检码头主体结构及结构构件进行了外观损伤检测,发现码头长期受到海水侵蚀和码头主体结构受到通航船舶的碰撞,码头主体结构如桩身和桩帽、码头横梁、引桥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裂缝、漏筋、钢筋锈蚀等现象;围护结构由于沉降不均匀和温差效应较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磨耗层开裂、栏杆扶手损坏、拼接缝过大。
1)检测结果表明:受检码头轴线尺寸、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及构件配筋基本与设计图纸相符。结构表面曾经采用水泥浆喷涂保护,故实测部分构件结构截面尺寸偏大。
(2)经过现场调查,受检码头目前使用功能为航标运输。受检码头未曾发生火灾、使用荷载过大、结构大修等情况。
(3)根据受检码头现场实际情况,参照《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进行混凝土强度现场抽样检测,所抽检构件混凝土强度现浇混凝土设计强度300#(C28)的要求。
(4)经检测受检码头未出现较大的沉降现象,其局部大倾斜率为1.76‰,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关于同类建筑基础局部倾斜的限值(3‰)。(由于沉降观测包含施工误差,此数据仅作参考)。受检引桥出现局部较大的相邻沉降,主要出现在引桥15~16轴之间,15轴往南方向(6-15/QA-QD)处引桥为桩基础,未出现较大的沉降现象,其局部大倾斜率为1.45‰,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关于同类建筑基础局部倾斜的限值(3‰);15轴往北方向(16-31/QA-QD)处引桥为浆砌块石墩基础,其局部大倾斜率为5.13‰,大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关于同类建筑基础局部倾斜的限值(3‰)。引桥(16-31/QA-QD)此部分墩基础相邻沉降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浅基础自身沉降变形较大,且引桥15~16轴之间为桩基础与墩基础过渡区间,该区段相邻沉降也较大,沉降差约150mm,可能由于桩基础与浅基础沉降不一致造成。
(5)现场对受检码头主体结构及结构构件进行了外观损伤检测。经检测,受检码头损伤有混凝土梁、板开裂、部分构件钢筋裸露,预埋铁构件锈蚀严重,扶手损坏,混凝土表面磨耗层损坏严重等损伤。桩基础基本完好。
建议
(1)本次检测的码头存在一定的结构损伤,故建议业主请具有资质施工单位对码头损伤部分进行修缮。
(2)建议在后期的使用工程中对码头做定期质量和沉降监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