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依据及判定标准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技术依据及判定标准2工程测量规范
技术依据及判定标准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技术依据及判定标准4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技术依据及判定标准5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作为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桥梁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大型桥梁(如跨海大桥、大跨度桥梁等)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些桥梁造价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元,在交通、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有害物质的侵蚀,车辆、风、地震、疲劳、人为因素等作用,以及材料自身性能的不断退化,导致结构各部分在远没有达到设计年限前就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这些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检测和维修轻则影响行车安全和缩短桥梁使用寿命,重则导致桥梁突然破坏和倒塌。据统计,如今在美国近60万座桥梁中性能不足和有功能缺陷的占28.6%。美国每年桥梁投资90%用于新维修旧桥,只有10%用于新建桥梁。我国现有公路桥5000余座,总长130万公里,1/3以上的桥梁都存在结构性缺陷、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功能性失效的隐患。近年来,我国陆续出现了多次重大桥梁事故。这些发生的事故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缺乏有效的监测措施和必要的维修、养护措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些触目惊心的事故使得人们对现代桥梁的质量和寿命也逐渐关注起来。对桥梁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和健康监测,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传统的桥梁检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经验,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往往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的状况缺乏全面的把握和了解,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如果对桥梁的病害估计不足,就很可能失去养护的时机,加快桥梁损坏的进程,缩短桥梁的服务寿命。如果对桥梁的病害估计过高,便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桥梁检测工作的内容
(1)桥面铺装的检测作为桥面铺装的外观检测是调查桥面铺装的类型,然后调查铺装层存在的主要缺陷。
(2)伸缩缝的检查对伸缩缝的检测主要是目测,必要时用直尺测量破坏的范围。
(3)桥面排水设施的检测主要检测排水孔有无堵塞、桥面坡度是否达到排水要求以及桥面有无积水、梁底有无漏水现象等。
(4)栏杆、扶手及人行道的检查主要检测栏杆、扶手本身破坏情况以及相互连接处是否脱落。对于人行道,检测路缘石是否有破碎,人行道与桥面板连接的牢固程度等。
钢结构检测(含索缆)
1.线形、几何尺寸
2.索力测量
3.钢结构(含索)防护涂装检测
4.高强螺栓扭矩
5.钢结构无损探伤
桥梁基桩检测是建筑结构中的一个专业术语,要弄清楚其含义,必须明白什么是桩基础、群桩基础和单桩基础。
桩基础:由桩和连接于桩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
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单桩基础:指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以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通常为柱)荷载的独立基础。
群桩基础:是指由2 根以上的桩组成的桩基础。
基桩:就是指群桩基础中的单桩。 在公路检测中,基桩是指用面带圆柱体金属作测点的混凝土。
桥梁检测、监测(含加固)
1.结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表观及内部缺陷、钢筋锈蚀状况
(钢筋锈蚀电位或较化电流、氯离子含量、混凝土电阻率)
2.桥梁结构够及构件:应变(应力)、变形、位移、自振特性参数(加速度、速度、振幅、振动频率)、承载能力评价
3.地基基础:地基承载力、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特殊地基处理性能
4.基桩:完整性、承载力
5.施工监测与监控
6.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

为了获取结构响应与试验荷载变化间的关系,以及防止结构意外损伤,试验荷载均逐级递加,达到荷载后一次卸载。试验前在桥面预先画出轮位,加载时汽车荷载应按规定顺序准确就位,卸载时车辆退出桥梁结构试验影响区,车速不大于5公里/小时。
(1) 静力试验应选择在气温变化不大、结构温度趋于稳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试验过程中在测量试验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的同时应相应地测量结构表面温度。
(2) 温度连续观测。在试验过程中,连续多日检测大气、结构的温度;补偿和明确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变形等方面的影响。
(3) 静力试验荷载持续时间,原则上取决于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只有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后,才能进入下一荷载阶段。同一级荷载内,若结构变位的测点在后5分钟内的变位增量小于个5分钟变位增量的15%,或小于所用测量仪器的小分辨值,即认为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
(4) 全部测点在正式加载试验前均应进行零级荷载读数,以后每次加载或卸载后应立即读数一次,并在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后,进入下一级荷载之前再读数一次。宜选结构变位较大的测点,每隔5分钟观测一次,以观测结构变位是否达到相对稳定。
(5) 若在加载试验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则立即终止加载试验:控制测点应力过计算值并且达到或过按规范安全条件反算的控制应力时;控制测点位移过规范允许值时。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桥梁抗撞设计规范》(JTG/T 3360-2—2020,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理解《规范》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规范》制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背景情况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以下简称《通规》)明确了桥梁抗船撞的设计原则,规定了IV~Ⅶ内河航道和通航海轮航道的船撞力设计值,是当前公路桥梁抗船撞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统一标准。近年来,通航船舶呈现出吨位大、航速快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在建和拟建跨越航道桥梁的不断增多,**桥梁结构在船舶撞击下的安全十分重要。为进一步**在船舶撞击下的桥梁安全,完善细化桥梁抗船撞设计,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体现船舶通航密度、船桥撞击概率、风险综合防控、桥墩抗撞性能等系统性和精细化设计要求,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制订工作。
-/gbafgif/-
http://shanghaijunce.b2b168.com